
立冬過后,母校組織退休教工40余人來陜旅游,我們1990級的幾位同學一起舉辦了歡迎會。臨別一刻,耄耋之年的熊校長、任老師如同母親般地淚眼婆娑,囑咐我們要注意保重身體、繼續干好環保工作。
走過初冬入夜的北大街,默然心算:我與“環?!边@兩個字結緣,已經27年了。
母校當年是一所初中專,全稱是“國家環保局長沙環境保護學?!?,直屬宣教司管理。校址在長沙市井灣子路4號,緊鄰湖南省環??蒲兴?,是當時37路公交車的終點站。出了長沙火車站,就會聽到中巴司機在喊“凡包、凡包!”(環保、環保?。?/span>
1990年入學時,我是15歲。從那時起,湘江的沉緩、樟樹的搖曳、桔園的葳蕤、老師的叮嚀,炎熱與濕冷的天氣交錯,就成為自己今生不變的生存背景。所學的專業是環境生態,第一次略具學術范式的作業是《鎘污染防治對策的探討》,第一篇實地調查報告是《衡山垂直海拔地帶的植物分布》。
1994年7月畢業離湘返陜,受益于國家的分配政策,我很快就參加了環保工作。先后在縣、市兩級環保部門從事或分管環境監測、環境執法、污染防治、環評審批、生態建設、行政管理、黨的建設等工作,親身經歷了20多年來我省環保工作的幾段難忘歷程。2015年7月到環保集團工作后,又親眼見證了我省環保事業的再一次跨越。
近30年來,環保工作在全社會各層面得到了更多的重視,也取得了更多的成效。如今的綠色發展理念,深度融入了政治運作、行政監管、產業升級、科技研發、金融投資、社會生活、文化教育等多個領域。多年前所學的理論和同學們討論的理想,已經成為現實。
當前及今后的環保事業,在我國、在全球必將迎來更大的發展,已然蘊藏著太多的機遇。有志于此的人們,若能持之以恒,必將有所成就。
老師剛才打來電話說,已經平安回到長沙校內的家中,讓我們放心。
接完電話,心意難平。27年,歲月遄邁。我在履歷的每一行都寫上了“環?!边@兩個字,今后應會繼續寫下去。于是簡單寫出這些思緒,與識者共勉。(雷敏)
COPYRIGHT ? 2015 陜西環保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技術支持:陜西環保智信科技有限公司
陜公網安備 61019002000347號 陜ICP備15009596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