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7個省級重點項目完成環評審批,完成率94.5%
■ 累計完成4項主要污染物排污權交易569筆,成交總額1.01億元
■ 16個省級園區的98個項目享受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聯動試點紅利,涉及總投資超過125億元
陜西日報訊 (記者 李欣澤)12月17日,省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圍繞“深化‘三個年’活動、奮力譜寫美麗陜西建設新篇章”主題,介紹有關情況。
扎實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完善重點項目環評服務協調機制,全省建立保供煤礦項目等9類環評服務臺賬?!皶惩ㄖ攸c項目環評‘綠色通道’,省級審批時間比法定時間壓縮70%以上。截至目前,省級600個重點項目中,567個已完成環評審批,完成率94.5%?!笔∩鷳B環境廳副廳長周建新介紹。
協同減污降碳,加快促進經濟社會綠色轉型。目前,全省累計完成4項主要污染物排污權交易569筆,成交總額1.01億元,為綜合能源利用、分布式光伏等19個項目提供75.7億元資金支持。同時,陜西加大綠色金融支持污染防治攻堅戰力度,積極申報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EOD)項目。截至目前,全省EOD項目累計入庫10個,總投資477億元。
“為持續優化生態環境領域營商環境,2021年起,陜西在省級經開區、高新區開展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聯動試點工作,實行免予環評手續、告知承諾制審批、‘打捆’審批等政策措施?!笔∩鷳B環境廳環境影響評價處處長冀武介紹,截至目前,已有16個省級園區的98個項目享受到試點紅利,涉及總投資超過125億元。該廳還加大“專精特新”戰略性新興企業保障力度,累計將152家企業、213個工程、67家戰略性新興企業納入保障類清單。
陜西切實為企減負,精準管控季節性污染,優化重污染天氣應對措施,建立重污染應急白名單,準許219家保障類企業不停產、213個保障類工程綠色施工;常態化實施監督執法正面清單管理,截至目前,全省已將1115家企業納入清單管理,指導幫扶企業2116次;日常工作中盡可能采用自動監控、視頻、走航車、無人機等非現場執法方式,盡量做到“無事不擾”。
為提升群眾滿意度,省生態環境廳深入開展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多渠道、全領域、全覆蓋解決了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痛點難點問題。截至目前,省本級發現群眾急難愁盼問題70個,推動解決67個;各市發現群眾急難愁盼問題1814個,推動解決1755個。
12月17日10時,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陜西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周建新,陜西省生態環境廳法規與標準處處長張斌,陜西省生態環境廳環境影響評價處處長冀武出席,圍繞“深化‘三個年’活動、奮力譜寫美麗陜西建設新篇章”主題,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一級調研員華廣洪主持。
華廣洪: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
今天我們繼續舉行“深化‘三個年’活動、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非常高興邀請到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周建新先生,請他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出席今天發布會的還有:省生態環境廳法規與標準處處長張斌先生、環境影響評價處處長冀武先生。
首先,我代表陜西省生態環境廳對大家長期以來給予陜西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關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謝!下面,我就省生態環境廳“深化‘三個年’活動奮力譜寫美麗陜西建設新篇章”情況作以簡要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親臨陜西考察并發表重要講話,指出:“陜西生態環境保護,不僅關系自身發展質量和可持續發展,而且關系全國生態環境大局”??倳浀囊笠髧谕?,賦予陜西生態文明建設重要使命和更高要求。全省生態環境系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持把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置于全國生態環境大格局和陜西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之中,聚焦秦嶺生態保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保護以及關中大氣污染治理等重點任務,強力推進環境污染防治,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特別是2023年以來,堅決貫徹省委省政府“三個年”活動安排部署,全力服務高質量項目建設,助力優化生態環境領域營商環境,持續轉變生態環保鐵軍作風,不斷提升履職能力水平,為“譜寫陜西新篇、爭做西部示范”貢獻生態環境力量。一、心懷“國之大者”,厚植全省高質量發展生態底色
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廳全面落實全國和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突出污染防治重點攻堅,持續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不斷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一)三大生態屏障在綜合治理中更加穩固。堅決守護秦嶺青綠。嚴守秦嶺生態保護紅線,健全常態長效保護機制,大力開展生態文明示范創建,截至目前,秦嶺區域12個縣(區)被命名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7個縣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稱號。堅決守護黃河安瀾。堅持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作為陜西高質量發展的基準線,簽訂黃河流域(晉陜蒙段)橫向生態補償協議,黃河干流陜西段水質連續兩年全部達到Ⅱ類水質。堅決守護一泓清水。壓實流域保護責任,健全流域治理體系,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水質穩定達標,漢江、丹江干流出境斷面水質持續保持Ⅱ類及以上。
(二)生態環境質量在重點攻堅中持續改善。我省在2023年國家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中評為優秀等次。今年1-10月,全省國考10市空氣質量同比改善5.6%,優良天數同比增加8.1天,PM2.5濃度同比改善5.7%;關中地區空氣質量進一步改善,渭南、西安、咸陽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大幅前進。全省111個國控斷面中,Ⅰ~Ⅲ類水質斷面106個,占95.5%,優于年度考核目標3.6個百分點。黃河干流陜西段、渭河、北洛河、涇河、延河、漢江、丹江、嘉陵江等河流水質持續為優,67個河湖納入省級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清單。全省土壤、輻射環境安全穩定,突發環境事件逐年下降。
(三)環境治理體系在強化監管中不斷完善。制定全面推進美麗陜西建設的實施意見。全面深化我省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研究制定生態環境監測服務監督管理規定。制定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實施細則》和生態環境損害違法案件顯著輕微《認定細則》,持續深化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推進西咸一體化、呼包鄂榆城市群、關中平原城市群等生態環境保護協同治理工作。深入開展“利劍治污”專項行動,不斷深化行刑銜接機制,嚴厲打擊各類環境違法犯罪行為。
牢固樹立以高質量項目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導向,全面落實全省高質量項目建設推進會有關部署,聚焦關中地區大氣污染治理等重點領域,大力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供熱結構和交通運輸結構調整,全面推進重點項目建設。(一)突出分區管控,積極助推綠色低碳發展。從頂層制度建設上發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作為“綠色標尺”的宏觀調控和戰略引導功能,強化其經濟發展“指揮棒”和生態環境保護“硬約束”的作用。研究制定我省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實施意見,科學精準劃定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單元,2023年底完成我省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動態更新工作,全省共劃定1576個環境管控單元。提高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智慧輔助決策能力,建成并面向公眾開放使用“三線一單”(即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數據管理平臺。自平臺運行以來,該系統已開展規劃環評對照分析1800余次,建設項目環評對照分析14700余次,系統點擊量超過30萬次。通過比對提出項目選址選線等優化建議,有效降低項目前期政府決策和企業投資風險。(二)主動靠前服務,扎實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完善重點項目環評服務協調機制,連續5年征集各市(區)人民政府和省級相關部門環評支持服務需求,建立保供煤礦項目等9類環評服務臺賬。暢通重點項目環評“綠色通道”,省級審批時間比法定時間壓縮70%以上,截至目前,省級600個重點項目中,567個已完成環評審批,完成率94.5%。將涉及生態環境部審批的重大項目報送并納入國家環評管理臺賬,陜煤榆林化學1500萬噸/年煤炭分質清潔高效轉化示范項目、焦巖水庫項目等一批重大項目已通過生態環境部審批。為促進關中地區大氣環境持續改善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出臺《關于深化大氣污染治理推進實現“十四五”空氣質量目標的實施意見》。會同省級有關部門制定關中地區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供熱結構和交通運輸結構調整方案,編制《關中地區工業企業布局及結構調整圖譜》《關中地區工業企業結構調整任務進度表》《關中地區部分工業企業“一企一策”結構調整清單》。聚焦關中地區大氣污染治理,相關重點項目建設取得積極進展,興化集團今年啟動實質性搬遷工作。出臺績效分級企業獎勵辦法,9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鼓勵支持重點行業企業環??冃揂升B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今年以來,全省新增環??冃級以上企業99家,累計達到194家。(三)協同減污降碳,加快促進經濟社會綠色轉型。修訂完善《陜西省碳排放數據質量管理辦法》和《陜西省碳排放權交易管理實施細則》,優化排污權交易管理流程,目前累計完成四項主要污染物排污權交易569筆,成交總額1.01億元。制定《氣候投融資支持我省綠色低碳發展八條措施》,累計為綜合能源利用、分布式光伏等19個項目提供75.7億元資金支持。加快推進全省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示范項目建設,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加快形成。積極做好高質量項目儲備工作,目前共有155個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經生態環境部審核納入儲備庫。加大綠色金融支持污染防治攻堅戰力度,積極申報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EOD)項目,截至目前,全省EOD項目累計入庫10個,總投資477億元。緊密結合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實際,持續深入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著力推進行政審批便利化、污染治理精準化、執法監管規范化。(一)強化改革創新,優化營商環境。自2021年起,在省級經開區、高新區開展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聯動試點工作,實行免予環評手續、告知承諾制審批、“打捆”審批等政策措施,截至目前,已有16個省級園區的98個項目享受到試點紅利,涉及總投資超過125億元。持續優化審批流程,對排污許可、輻射安全許可、危險廢物經營許可、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審批等事項,實行項目審批即受理即評估、評估審查同步、不見面審批。加大“專精特新”戰略新興企業保障力度,累計將152家企業,213個工程,67家戰略新興企業納入保障類清單。(二)深化精準幫扶,切實為企減負。精準管控季節性污染,優化重污染天氣應對措施,建立重污染應急白名單,準許219家保障類企業不停產,213個保障類工程綠色施工,實施差異化、精準化管控。統籌規范生態環境領域涉企督導幫扶和檢查工作,用準用好生態環境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基準,切實減輕企業負擔。今年以來,全省生態環境部門累計減免處罰101次,涉及金額949.1萬元。常態化實施監督執法正面清單管理,發揮正面激勵和示范效應,截至目前,全省已將1115家企業納入清單管理,指導幫扶企業2116次。日常工作中盡可能采用自動監控、視頻、走航車、無人機等非現場執法方式,盡量做到“無事不擾”。(三)規范行政執法,營造良好氛圍。動態更新行政執法事項清單和權責清單,行政執法事項清單調整35項,權責清單調整19項。不斷鞏固和擴大企業環境信用評價激勵機制,2024年開展環境信用評價4328家,較2023年增加2190家,環境信用激勵和約束效應逐步顯現,307家環境信用A級企業被納入守信激勵范圍,優先納入生態環境監督執法正面清單,900余家企業主動修復環境信用信息。組織開展“送法入園入企”活動。重點聚焦企業在法規制度、自行監測、執法檢查、績效評級工作中的問題困惑,現場對園區170余家企業相關負責人宣講生態環境法律法規,解讀有關政策,幫助企業合法經營。加強政治建設,樹牢正確政績觀。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歷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舉辦專題學習班、讀書班,引導全省生態環境系統黨員干部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把講政治、顧大局落實到生態環境工作全過程各方面。加強素質建設,提高履職能力水平。成功組織省級突發環境事件、輻射事故應急演練和首次全省環境應急大比武,在全國率先建成省級2支環境應急隊伍,全省環境應急能力穩步提升。聯合省級6部門舉辦全省生態環境監測專業技術人員大比武,大力開展執法大練兵,積極推進綜合執法行政機構規范化建設。加強作風建設,提升群眾滿意度。深入開展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動真碰硬、刀刃向內,以超常規的力度、超常規的舉措,多渠道、全領域、全覆蓋全力解決了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痛點難點問題。截至目前,省本級發現群眾急難愁盼問題70個,推動解決67個,各市發現群眾急難愁盼問題1814個,推動解決1755個。下一步,省生態環境廳將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三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歷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持續深化“三個年”活動,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助力優化生態環境領域營商環境,持續轉變生態環保鐵軍作風,用心用情用力服務企業、服務項目、服務群眾,增進三秦百姓民生福祉,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推動美麗陜西建設邁出新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