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入夏以來,西安的藍天白云一次次刷新朋友圈。可是,對于環保工作者來說,他們卻高興不起來,因為藍天數和去年同期相比,減少了42天。“漂亮天氣”的背后為什么沒有“漂亮數據”?因為臭氧。
下午臭氧濃度出現飆升
昨天下午三點半左右,西安晴空萬里。記者來到位于省體育場附近的陜西環境科學研究院。其環境戰略研究所所長陳潔正坐在電腦跟前,觀看著臭氧的實時數據。以小寨監測點為例,從10點到15點,臭氧濃度一路飆升,由50微克/立方米飆到了200微克/立方米。要知道,如果連續八小時的臭氧濃度平均值達到160微克/立方米,就會造成空氣輕度污染。陳潔指著電腦上的數據變化趨勢告訴記者:“通常,清晨臭氧濃度比較低,白天隨著氣溫升高,紫外線輻射增強,臭氧濃度會上升,16時到18時是一天中臭氧濃度的峰值,隨后隨著紫外線減弱,臭氧濃度降低。”
“臭氧對人類是好是壞,主要取決于它所處的高度。在距地面15—45公里的平流層中有一層臭氧層,它吸收太陽紫外線,是地球的‘保護傘’,”陳潔解釋,“而地面至15公里的對流層中,特別是靠近地面大氣,則分布著對人類有害的臭氧層。我們現在所說的空氣污染,就是后者。”
現象:臭氧污染有提前趨勢
每年近地面層的臭氧污染中,有高達48%是來自于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光化學反應。因此,臭氧污染常伴隨著夏季高溫出現,越是晴空萬里,紫外線強烈,氮氧化物或揮發性有機物就越容易在紫外線照射下發生二次光化學反應,產生臭氧和其它氮氧化物。這也是為什么進入5月以來,明明藍天白云的日子多了起來,但是監測數據卻與公眾感受有所差別。
除此之外,記者翻閱往年數據還發現,近年來臭氧污染還表現出污染提前趨勢,逐年提前近一個月。2014年第一天臭氧污染出現在6月26日,2015年提前到5月23日,今年更是在4月30日就出現了臭氧污染,比去年提早了近一個月,比前年提早了近兩個月。今年6月份西安污染的13天中,首要污染物均為臭氧。
探究:人類活動是污染主因
爬上省環境科學研究院的樓頂,在20余平方米的屋子中間擺放著各式監測設備,如立式冰箱的機組,內置各種電子設備,機器上方兩根管道與室外的采樣頭相連,屏幕上顯示著包含SO2、NOX、PM10、PM2.5、03、CO等在內六項指標的實時數據。
“臭氧污染,有相當一部分是由于人類活動排放污染物造成的。譬如,石化工業、加油站、汽修、家具噴漆、汽車尾氣等排放的揮發性有機物與氮氧化物,在紫外線的照射下會發生光化學反應產生臭氧。”陳潔說。
一旦臭氧超標,對人體有什么影響?“臭氧濃度超標會對人體造成急性傷害,直接刺激皮膚、眼睛、呼吸道等部位,引起氣道反應和氣道炎癥增加、哮喘加重等。”不過,因為臭氧不是顆粒物,所以,戴口罩等傳統防霾的手段無法防護臭氧污染。
地方標準有望年內出臺
2012年,我國新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首次將PM2.5和8小時的臭氧濃度納入常規空氣質量評價。然而,和霧蒙蒙的霾污染、臭熏熏的水污染、刺鼻的煙污染等相比,臭氧污染無色無味,容易讓公眾掉以輕心。因此,陳潔坦言:“臭氧污染相比我們熟悉的PM2.5、PM10等顆粒物污染,更難防治。”
陳潔透露,今年內,我省將有望出臺揮發性有機物的地方標準,而該標準將嚴于國家標準。(來源:三秦都市報)
COPYRIGHT ? 2015 陜西環保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技術支持:陜西環保智信科技有限公司
陜公網安備 61019002000347號 陜ICP備15009596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