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道路地面塵土多少才合格?垃圾路面滯留不能超過多久?2月8日,《西安市城市道路“以克論凈 深度保潔”作業標準(試行)》發布,明確了城市道路清掃保潔作業標準等。
標準提到,西安市道路清掃保潔等級劃分為一級、二級、三級道路。道路清掃保潔質量應達到“道牙無塵,路無雜物,設施整潔,路見本色”的質量標準。鐘鼓樓廣場、東南西北大街、省委周邊道路、大雁塔廣場和周邊道路、新城廣場周邊道路、張家堡廣場和周邊道路等重點區域地面塵土,人工清掃每平方米不超過5克,垃圾路面滯留時間不超過5分鐘;保潔員人員配備上,上述重點地區按三班制作業,每2750平方米配備一名保潔員(一、二、三級道路作業標準見表格)。
標準規定道路沖洗質量標準達到無殘存泥沙、土綹,無漏洗痕跡、無積水,噴灑均勻、路見本色、整體潔凈。此外,還規定了機械清掃作業的具體時間。道路沖灑水作業時間為:3月16日至11月14日,對道路實施夜間沖洗作業,沖洗作業早6:50結束。11月15日至次年3月15日,可根據天氣狀況適當調整作業時間(氣溫3℃以下禁止沖灑水車輛上路作業)。原則上6:50后利用交通高峰期以外時段對路面進行霧噴作業,嚴禁沖灑水作業,遇有其他重大保障任務和特殊需求,可按要求安排日間道路大沖洗作業。夏季高溫季節6月15日-9月30日且氣溫35℃以上,9:00-16:00可適當加大對道路實施噴霧防暑降塵作業頻次。 記者 雷婧
國內多地出臺過“以克論凈”政策
記者搜索“以克論凈”相關新聞發現,這是沙漠邊緣城市寧夏中衛2015年首創的城市“深度清潔模式”。
有報道稱這種模式實施后,中衛新城區“用一塵不染來形容一點不為過”。而考核方法是用毛刷刷浮塵,在天平、電子秤上進行稱重,用稱土計量法來“以克論凈”考核道路的干凈。
此后,山東、河北等地均出臺過相關規定。據了解,我省從2016年起,利用三年時間,在全省開展城鎮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活動。其中,到2018年底,全省城鎮環境薄弱地段臟亂差現象基本消除,關中城市建成區道路機掃率達到90%,其他城市達到80%,縣城達到60%,衛生環境全面達到“以克論凈”(每平方米灰塵不超5克,垃圾不超5分鐘撿走)的中衛標準。
>>觀點對對碰
盯住浮塵,更要盯住責任
以量化指標來強化城市保潔責任,把環衛工作精細化,“以克論凈”模式的出發點無疑是好的,各地經驗也顯示,這一做法對督促環衛工人履行崗位責任,營造良好的城市環境有很大助益。不過,就如同當年以蒼蠅數來衡量城市公廁標準一樣,“以克論凈”該模式實施過程中,也面臨質疑。
用精細化的方式來提高環衛工人的崗位責任意識,但更應該強化責任的對象。治理城市環境衛生,最關鍵的還是應該追根溯源去尋找問題的生成原因,比如在城市垃圾管理方面,推進垃圾分類;針對工地揚塵、垃圾亂倒強化行為人的主體責任,以及執法者的監督責任等。治理城市環境衛生,環衛工人要勤快,執法監督者更要勤快一些。就此而言,盯住浮塵,更要盯住責任。 南方
“以克論凈”考評環衛:別忙著一棍子打死
在河北秦皇島北戴河實行“以克論凈”的衛生檢查評比標準后,“以克論凈”的做法也引起輿論的廣泛關注,網絡調查顯示,不少網友對此不認可,直指這種做法太過苛刻。而贊同的網友則認為城市的好容貌就是高標準執行出來的。當然,這不能只靠環衛部門,得綠化、交通、揚塵治理等綜合施策。
其實,對于公共衛生,國人大多抱著“差不多”就行的態度,在各級政府或機構組織的環衛評比中,也多憑“觀感”,靠“印象分”,從未量化到諸如拿標尺或秤來檢驗的地步。然而,公共環境衛生意識的養成卻必須有嚴格甚至苛刻的制度約束。廣州力推垃圾分類多年,始終難獲大成效,為何?這既有生活習性的因素,更由于人們對環境衛生的精細化、標準化管理一時難以接受。顯然,粗放式的環境衛生監管到了必須改變的時候,適時引入標準化、精細化考評是題中應有之意。至于是否“以克論凈”還是采用其他標準則大可探討,但先別忙著一味否定。(據華龍網)
COPYRIGHT ? 2015 陜西環保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技術支持:陜西環保智信科技有限公司
陜公網安備 61019002000347號 陜ICP備15009596號-1